站内搜索:
   
  新闻报道
经济学院副院长胡金焱教授采访录
2007年04月15日 00:00  点击:[]

采访:杜雯、冷雪、朱宇航

摄影:朱宇航

整理:杜雯、朱宇航

教授简介:bifa必发副院长、证券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货币金融理论以及证券投资理论与教学研究工作

一、行政管理方面:

1.您以前主要是进行教学和研究工作,现在作为经济学院的副院长,您日常的工作中一定多了许多行政管理方面的工作,您是否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来迎接新的挑战呢?

答:要是早一点,还可以算是挑战,现在已经不能算是挑战了。因为我从2000年9月份就开始进行行政管理工作,现在主要是积累经验、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因为经济学院这几年发展比较快,工作相应的有一些变化。我主管教学,尤其是本科教学管理这个方面,包括业务、教学改革、课程体系以及本科学生发展等工作。

2.现在已经是新的一年,您准备在工作方面有什么新的突破吗?

答:2000年我做分管教学,当时一方面是教学课程体系改革,根据专业和当时招生的情况,进行了两次课程体系的调整。从98年以来,发展主要以应用学科为主的,以提高学生的质量水平为中心的课程体系的改革,招生数量和本科规模比较稳定。另一方面是教学手段改革。这几年我同时也分管实验室建设,现在已在6楼建立起微机实验室、几个多媒体教室、学术报告厅、语音实验室等硬件场所,这使得多数的应用课程都能够应用多媒体教学,能够在一些课程上进行实验教学,同时也按照教育部的要求进行了探索式的双语教学,而且编写了案例教材,进行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实验教学、双语教学和案例教学这些改革的推动不仅改革了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式,同时使我们的老师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现在中青年教师和老教师都能够非常熟练的使用这些设施,信息量和容量大大提高。接下来,还进行了教学课题建设,教学改革进行了一些课题方面的研究,同时也承担了一些教学改革方面的课题,获得了一些教改的成果和奖项,这是教改中的一个突出特点。在2002年进行教改过程中,在本科的教学评估上,花了很多力气,一方面是硬件建设,另一方面是软件建设,包括教学的制度规范和档案的建立和完善。在樊院长主管教学的时候进行了初评,我接手她的工作后进行了复评,在这个过程中逐步扩展了学科的范围,特别是根据现今社会发展的需要,扩展了应用性学科专业的领域,着手设立新的专业,当时申报了保险学、物流经济、金融工程和劳动经济学四个专业,最后拿到了保险学的专业,从去年开始正式招生。去年再次申报了金融工程专业,据悉已经获得了批准,从而专业扩展了6个。去年又成立了一个金融与数学人才培养基地,虽不是一个专业,但培养学生类似于一个专业的培养。从2003年正式启动,从新生中抽出40人采用新的培养模式,按照数学院的标准进行培养,为后续的硕士研究生培养精品人才。从我个人来讲,第一,面对新的领导班子,一方面是过去没有做完的工作要继续做,另一方面是过去没有做的工作现在可能要做。没有做完的事情,例如本科评估要在建设中实现,在软硬件建设方面也要有很大的提高。第二,新的专业建设。如保险学、金融工程更新型专业在教学体系等各个方面还不完善,像金融工程还未启动,要花很大的力气来考虑这个问题。第三,经济学院下半年要实行按院招生,不再分专业,整个教学体系要进行大的修订,修订工作必定要花很大力气。基本情况是前两年不分专业,以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为主,建立比较完整、相对科学的教学体系,但金融工程、金融数学和金融培养基地除外,因为其它专业是按照经济内容来构建的,这三个专业的学生既要按经济专业要求,又要按数学专业要求。同时,对人才培养进行进一步的改革也很重要,我们现在就已着手做这件事情。在新的专业增加以后,教学硬件方面也要加强,所以下一步要做的事情就是建立专业实验室。已建立的财经实验室是基础,各个专业都可以使用基础实验室。将来要建立的是专业实验室,按照专业的特点,进行专业的配置建设,开设相应的实验课程,初步设想是建立虚拟模拟实验室,在这方面,学校给与了大力支持,例如预计微机实验室要增加八十台左右,如果教学场地条件合适,应该达到二百台左右,这样才能满足我们的教学要求。软件配置和金融模拟试验、期货市场、股票市场可以现场仿真模拟,都是以前不曾搞过的,最迟到暑假就可以开设。

3.对待新的工作,您的心态是怎么样的呢?

答:心态还是平稳的。因为这些工作过去做过,有基础,有利于提高我们本科教育的重心,学校又加大投入力度,尤其是资金的投入,而且院里比较团结、比较支持,能调动起大家的积极性,所以我们有信心本科教育可以再上一个台阶。这就要求我不能懈怠,一鼓作气把事情做下去。除此以外,还有其它的工作。作为金融学科带头人,我考虑得比较多。因为90年代经济学院才开始筹建金融专业,我毕业工作时,金融专业刚刚成立,当时姜旭朝是主任,全系只有七八个人,这十年发展比较快,教师队伍成长相当迅速,可能成为我们院最大的系。最近又开了金融改革与资本发展研讨会,为我们的学科建设服务。下半年或明年初,我们还将申请博士点。我是比较注重加强人才建设。现在我们已有国民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理论经济学和财政学的博士点,还有一个应用经济学的博士后流动站,按照下一步院里的规划,重点发展金融学和国际经济与贸易,这是两个要形成突破的专业。如果突破了这两个专业,我们就比较容易拿到经济学一级学科,拿到了经济学一级学科,就证明我们经济学院的所有应用经济学科都具有博士培养能力,从而使学生学习的空间扩大。除了刚才讲的行政工作,我在这方面考虑最多,对我还是有一定压力的。所以今年一开春,就邀请了全国的专家来山大,目的是让更多的人了解山大,特别是了解bifa必发金融学科建设和师资力量。他们给予了我们较高的评价,说我们非常有生气,都是以中青年学者为主,学术水平比较高,说我们是最好的申报点。但是我们并不自夸,我们是有一定的底气,有信心,现在更要抓紧建设,争取明年以金融学的突破来推动一级学科的成功申报,比较困难但我们要争取。我们经济学院是发展得最好的,学校对我们的期望比较高,这对我们学院的压力比较大,院里领导都形成了一致的看法:明年拿不下一级学科是我们的失职,拿下一级学科我们没有任何功劳。

二.学术方面:

1.您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货币金融理论以及证券投资理论与教学研究工作,请问您当初为什么会选择这个内容呢?

答:我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货币金融理论以及证券投资理论,还有金融工程,至于为什么选择这个,是比较有意思的。我84年上学,88年毕业,学的是政治经济学,当时只有两个专业,国民经济管理和政治经济学,我选的是政治经济学,毕业以后,我有幸被推荐免试,成为两个幸运者的其中一个,因为一直没有出过山大门,人家都开玩笑说我是留校察看的。当时我的专业方向是资本论,虽然我对理论比较感兴趣,但是对资本论没有很大的兴趣,对财政金融却产生了很浓厚的兴趣,这是最重要的一个推动力。我的专业是财政,财政比较容易,与金融不分家,但是学科体系比较窄。还记得我的毕业论文有关财政补贴,毕业以后我被分配到了财政学教研室,待了不到半年,92年派到临沂锻炼,这期间组建了金融系,具体过程我不是很清楚,后来把我从财政系调到了金融系。在此期间,院里给我的工作是讲基本建设投资,主要是讲实物投资,但我决定将实物资产投资和金融资产投资两者结合起来讲。当时,国内没有金融市场,所以叫大财政小银行,银行是很小的,金融也是比较小的,主要以财政为主,以计划为主,在这种情况下,资金的分配、运营以及项目的建设都是以财政拨款为主的,银行的金融者的资本不算很大,固定资产投资都是以财政为主导的投资,政府投资主体、国有企业投资主体、个人投资主体比较少,而90年代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大力强调发展金融市场,鼓励股票市场发展,证券投资成为新的热点,所以我这样考虑:投资可以分为金融投资和实物投资两部分,将来投资的计划性会越来越弱,投资越来越成为企业的自主行为,实物资产投资这一学科会越来越弱,而证券投资可能成为将来的热点。大概在29岁的时候我写了一本书,就反映了这方面的思想,这可能是当时国内比较领先的一本书,由此转入了金融理论方面的研究,由证券投资理论的这一“点”上的研究扩大到了金融理论这一“面”上的研究,逐步走上了这条道路。另一个推动力就是学校当时计划改革,鼓励个人申报,所以我就报了金融投资学。

2.您觉得投资和证券方面的研究对经济理论和经济史方面要求高吗?

答:纯粹从经济学理论方面来看,金融方面对经济理论要求并不高,但是如果把金融做深,无论如何宏微观经济学这些经济理论都要学的,财政理论、金融理论都是由宏微观经济学的这个分支方面发展出来的。学经济学的学生需要很多理论的东西,如发展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它们都来自于大的经济学平台,是由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分演出来的,所以真正学好金融一定要把理论基础打好。金融是专业性的深化,不系统的学习是不会有成果的。

3.那您除了金融货币理论和证券投资理论这个研究方向外,是否还涉及到其它研究领域?其它内容的研究与您的主要研究方向有联系吗?对主要研究方向有帮助吗?

答:97年以后,我在数学院著名的彭教授那里攻读博士。这期间,更多地介入了数学,学了五年,带给我的转变是从描述性金融、文字性金融转向运用数理方法、计量方法来研究金融,强调计量手段对金融的作用,使金融的研究的实证化,金融化特点更加突出。因为我是学传统金融出身的,我能理解学习理论的重要性,所以我强调学生学习理论,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思辨能力,然后再去学应用,这样才能学好。现在有些同学比较浮躁,理论没有打好,就学应用,甚至很时务,这样做使得理论底子打得很不牢固。我虽然没有直接学非常困难的金融数学,还不具备搞金融工程的资格,但也感受到了数学的方法,应用方法、统计计量方法对我们金融理论研究有很大作用,例如我现在研究理论不是研究表面,而是研究它的机理,用模型来解释它的关系,这样的研究可信度会更高些。

4.据了解您在理论创新方面比较有所突破,这是否和您进取的性格有关?

答:我比较喜欢思考一些问题,不喜欢用常规的方法,对于已形成的方法、思路,我都力图有一点自己的见解,尽可能发挥自己的作用,这是我思考问题的一种习惯。我想讲一点我的经历给同学们听,在本科阶段,我比较活跃,喜欢思考问题和阅读各类有关经济学报纸,擅长写文章,经常积极参与学校搞的各种比赛,如:征文比赛、辩论赛和古诗比赛等,在大学本科毕业之前我就已经发表了许多文章。所以我感觉自己基础不错,形成了良好的思维和研究习惯,一直以来我认为这是很重要的,在这方面我还是有一点收获和经验的。后来我从副教授破格提拔到正教授,应该也和这个有关。2000年34岁的我被破格提拔为正教授,有幸成为山大最年轻的正教授,我觉得这点对我的影响是很大的,使我成长的过程可以少走一点弯路。保持良好的研究习惯,还必须改变方法,我不是一个彻底的改革者,但是一直在沿着改革的路线走。所以我觉得我现在的研究方法已向数学方法过渡。现在,我们已不是传统上只招收文科生,因为以写文章那种方法来研究金融是远远不够的,文理兼收的原因就是交叉性研究表述问题,单纯用文字的方法研究比较刻意,而只用数理方法又有很多问题表述不清,这是我的理解。现在我们的问题是很多文科生不会用数学,就一味的用文字来表述,理科生又觉得文字花里胡哨,用模型可以直接解决问题,这就是他们的片面性,我现在看待问题更理性一些,我对我的学生讲,希望他们做应用研究时用数学的方法,但是作理论研究时未必需要模型。我的学生大部分都用模型,可能是受我的影响,解决应用性问题也用文字。我并不排斥两种,因为统计数据资料少,样本小,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牵强附会,还不如不用。

三.教学方面:

1.我们大一的学生刚刚接触经济学不大清楚该怎么学。请您介绍一下学习方法。

答:按照我的学习经验,充分利用好课堂是最重要的一点,不要把课堂浪费掉。有些同学逃课,我基本上不逃课,哪怕老师讲得不好,我也不逃。而且,不同人的学习方法不一样,有的人是抄书,我比较喜欢在书上划线来做笔记,所以就更强调课堂的作用,课堂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下课后我经常翻一翻书,考试前重点看一遍基本就没有问题了。我还建议大家要重点学好几门课,如外语、数学、计算机、会计等基础课,加上我们以后接触的宏微观经济学,基础性的课程一定要学好。

2.同学们觉得刚刚接触政治经济学没有什么意思,怎么培养学习兴趣?主要是靠学生还是靠老师?

答:我认为没有兴趣是因为没有看书,如果真的看书了就会觉得蛮有意思的。像我当年学政治经济学,感觉一些概念比较枯燥,但是真正学进去就会很感兴趣。真正学习经济学,就不要功利性地学习。现在有些同学认为学这些没用,所以不感兴趣。理论不是没有用,我觉得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对我的帮助还是很大的,对你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以及巩固理论基础是很重要的,学习资本论还是很有用的。所以我们学习知识,先不要管它的用处,因为你根本无法预计将来的就业情况。我们要避讳功利的思想,不要问有没有用,作用是潜在的,我们应该考虑有没有道理,改变心态,静下心来学。当然老师也有一部分原因,老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很重要,如果老师能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把学生的思想打开,就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我曾经讲过政治经济学,我觉得我讲的时候把学生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

3.您对现在流行的大学排名有什么看法?对bifa必发的排名有什么看法?

答:我觉得它还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纯粹的看排名也会陷入误区。排名是根据学校的各项指标来进行比较的,名次相差不远的学校没有什么比较价值,要看稳定性,各项指标考核基本上能说明一些问题,但更多的要看差距。学校的名气、地位、影响有历史积淀,但我们经济学院起步比较晚,没有这个优势。这种情况有利于培养锻炼新人,我们培养了一批中青年学术骨干,他们都做得比较好,所以发展趋势也比较快,教学水平比较高,整体上还是不错的。我们知道我们和别人相比没有历史优势,所以要靠自己创造,在引进人才、学术发展方面更加实在。

4.刚才教授您说到要引进人才,是不是鼓励大家在大四毕业后直接考研呢?

答:我觉得本科毕业后就是人才,bifa必发的学生都是优秀的学生,但是考上山大只能证明你具备做好任何事情的潜能,至于你将来学到多少东西,谁都不清楚。山大学生都具备做栋梁之材的能力,但是如果非要让自己做火柴,谁也没有办法。当然火柴也具备点亮别人的能力,但贡献就要小许多。所以我的意见是如果你能考上研究生、出国深造,就应该去努力。条件允许为什么不奋斗呢?我是希望学生都来试一试,学生要学会定位自己,能做栋梁之材就不要做火柴,不要自己糟蹋了自己的潜力。

5.求职时很多用人单位要求应聘者有工作经验,对此您又如何解释呢?

答:这个毕竟是少数,实用性的单位才需要经验,都需要有经验,本身就不符合逻辑,大多数单位不是这样,还是想要素质高的人才。

四.个人方面:

1.看您的科研成果都是在30岁左右,很年轻就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您是怎样看待这些成绩的?成绩是否与自己的努力成正比呢?

答:我觉得主要是靠兴趣。我喜欢写东西,觉得当初没有特别努力,如果努力,就不仅仅是这个样子,写的东西不太多,主要是积累得多。我认为作学术有三种类型: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顾名思义,它们各自有各自特点。我是尽量不做通俗唱法,尽力由民族唱法过渡到美声唱法。

2.在研究的时候,研究道路一定很艰辛,是什么一直在推动着您继续研究呢?

答:97年以后我才感到艰辛。以前不强调学术研究,感觉工作一直比较得心应手,自我感觉很好。真正的压力是从读博士开始,当时读得很苦,压力很大,那段时间是我最艰难的阶段,但我从来没有考虑过放弃。现在压力也比较大,主要是工作压力,但现在院里非常团结,工作都十分努力,我感觉自己干不好对不起大家。相比之下,我更喜欢研究工作,喜欢和学生打交道,给学生上课,与学生沟通、交流。

http://www.online.sdu.edu.cn/articles/1/0/2004/04/1026182224.htm

上一条:bifa必发“世纪风”教授讲座:国企改革形势与资本市场发展 下一条:教学名师系列报告会之胡金焱教授专场

关闭

本网站所有内容仅供学习,无任何商业目的。
山东省济南市山大南路27号 bifa必发 邮政编码:250100
联系电话:86-531-88364625 传真:86-531-88571371 电子邮箱:econ@sd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