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国家预算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日前,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将bifa必发确定为联系点,标志着bifa必发国家预算治理研究团队积极服务“国家预算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战略的实践工作,再次迈出坚实的一步。
近年来,bifa必发国家预算治理研究团队在樊丽明教授领衔下,聚焦“国家预算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战略需求,持续开展预算治理理论研究、中国预算治理制度及改革发展实践研究,在平台搭建、学术研究、资源共享、学术交流、资政育人等方面为建构国家预算治理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作出了贡献。
深化理论研究 助力国家预算治理自主知识体系构建
研究团队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改革目标、改进和加强人大预算监督的实际出发,就改进预算监督、国资监督尤其是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监督进行了宏观分析和典型案例分析,并提出政策建议。
团队成员连续就国家预算改革中的重点难点问题集中攻关,创新性构建了具有我国制度特色和时代特征的地方人大预算监督评价理论框架和指标体系,成果发表于《管理世界》,并实际应用于市县级地方人大预算监督的评价分析。为深化研究国家预算治理的理论和实践创新,团队先后承担了多项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委托课题,以及山东省社科重大课题“中国特色政府预算管理制度研究”“中国政府预算治理理论与制度体系研究”等研究项目。
研究团队立足中国、把握规律、关注问题,凝练提出构建了国家预算治理领域一系列标识性概念和理论体系,开创了国家预算治理研究的新领域,为构建中国治理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作出了贡献。部分研究成果收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公共财政概论》,以该教材为核心的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获评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近年来,樊丽明、石绍宾对我国实施的“对口支援”这一主题进行系统理论阐述,提炼了中国财政学的标识性概念,其理论创新意义引发学界广泛讨论,成果被《中国财政年鉴2021》收录推介。
搭建新型智库服务国家治理资政启民
为积极促进理论研究与实际需求有效衔接,2020年5月,依托研究团队,由山东省人大常委会与bifa必发共建的人大预算监督研究中心举行揭牌仪式。该中心先后建立5个基地,构建了以研究中心为核心、实务界基地为支撑的“1+N”研究机构网络,为推进人大预算监督研究的理论与实务融合提供平台支撑。团队积极参与人大工作专题培训,助力提升人大工作人员和代表的履职能力。
研究团队走出了一条理论研究与实务相融合的特色之路。他们的研究充分发挥全国人大代表、预算审查联系代表、山东省人大常委会预算审查工作顾问、地市人大预工委预算审查专家顾问等实务工作者的丰富实践经验,广泛调研,加强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合作,着力研究中国人大预算治理(监督)的基本机理、历史趋势、评价原理及指标体系等重要问题,受到学术界和全国人大预工委、财政部、审计署等多方关注,部分研究成果和智库报告为人大相关机构提供智力支持。
2020年以来,研究团队先后发布“中国政府预算改革发展年度报告”——《聚焦中国人大预算监督改革》《聚焦地方政府债务管理》《聚焦对口支援:横向转移支付》。专家学者对研究团队发布的年度报告从不同角度给予高度评价。
建立学术共同体 加强协同创新
2020年12月,研究团队联合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中央财经大学人大预算审查监督研究中心、厦门大学经济学院财政系、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江西财经大学预算管理与监督研究中心等15家单位发起成立中国财政学会人大预算监督研究专业委员会,同期发布了《人大预算监督研究专业委员会北京共识》。
2021年12月,研究团队发起成立中国国家预算治理研究联盟,作为多学科领域学者自愿组成的专业性、开放性、非营利性的学术共同体,围绕“国家预算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战略需求,聚焦预算法治、预算共治、预算善治问题,强化联盟单位和专家协同,为国家预算治理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作出贡献。目前,“中国国家预算治理大讲堂”已经成为响当当的学术品牌。大讲堂举办的19期讲座,推动了国家预算治理领域的学者交流、学术研究、资源共享、资政育人,强化国家预算治理研究的协同创新,服务国家预算治理现代化。
转载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