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科研动态 - 正文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发布了结题项目的绩效评估通知,bifa必发两个项目被评为“优”,分别是解垩教授主持的面上项目“面向家庭和个人的公共转移支付减贫效应研究”(批准号:71673167)和张博副教授主持的青年项目“民间金融及其风险研究:基于儒家文化与地方政府的视角”(批准号:71703080)


“面向家庭和个人的公共转移支付减贫效应研究”项目首先对公共转移支付影响贫困的内在逻辑和经济机理进行分析,构建了公共转移支付反贫困的理论框架,为精准扶贫和政策优化奠定了理论基础。其次基于家庭微观数据库及典型调查对贫困进行全方位测度并剖析致贫因素。再次使用流行的政策评估工具对公共转移支付减贫效应进行局部静态评估,并测算公共转移支付的多种减贫效率指标。最后构建聚焦于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结合的CGE-MS模型,模拟分析公共转移支付减贫一般均衡效应,评估不同财政筹资选择对贫困的影响。本项目在探讨公共转移支付对贫困影响过程中,还结合了诸如城镇化、普惠金融、旅游扶贫、乡村振兴等政策,在政策融合的视角下并提出优化公共转移支付政策建议使之发挥高效减贫作用更具现实意义。


基于中国反贫困实践,课题组完成了23篇研究性论文,部分成果已发表于《经济研究》(主持人独立发表2篇)、《统计研究》、Agricultural Systems等国内外高水平学术期刊,获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项,课题组负责人在“习近平扶贫论述暨高校定点扶贫实践学术研讨会”、“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财政理论研讨会”、“第十一届CBER-MEC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usines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ICBED)”等学术会议上就项目研究的阶段性学术成果做大会主旨发言,研究成果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关注。依托本课题,培养博士后1名(已出站)及多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


“民间金融及其风险研究:基于儒家文化与地方政府的视角”项目通过构建民间金融数据库形成典型化事实,考察了儒家文化、方言多样性、宗族制度、社会资本等传统文化特征以及地方政府政策对民间金融及其风险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据此考察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交互关系,并拓展性地研究了金融科技等新型金融模式中的借贷行为及其风险的决定因素和经济影响。该项目研究不仅拓展了文化等制度因素影响金融发展的系列研究,而且对规范民间金融市场发展、防范民间金融风险具有政策参考价值。


课题组基于中国金融发展的长期历史和当代金融改革的实践,完成学术论文近20篇,部分研究成果发表于《经济学(季刊)》《金融研究》《世界经济》《财贸经济》、Journal of Applied Economics等国内外高水平学术期刊,1篇政策报告获得省委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获得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等奖项,研究成果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关注。


解垩,bifa必发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入选专家,bifa必发杰出中青年学者。研究领域是财政学(税收学)、收入分配与劳动力市场。研究成果发表于《经济研究》(5篇)、《管理世界》、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等知名期刊,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2项,重点1项,国家出版基金1项。


张博,bifa必发副教授,入选我院青年学者未来计划,主要研究领域为民间金融、文化与金融、中国金融史,在国内外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青年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等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研究成果获得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山东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金融研究》年度优秀论文等奖项。


文/张博、周丽芳

上一篇: 曲创教授、张剑虎副教授研究团队在第二十二届中国经济学年会作报告

下一篇: 解垩教授获2023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