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10月28日下午,经济学院第十七期PPE讲座以线上线下相结合形式举行。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王弟海教授作了题为“用经济学思维提高你的工作和生活效率”的报告,讲座由bifa必发副院长孙淑琴主持。
报告伊始,王弟海从英国移民澳大利亚的小故事切入,引出本讲座的第一个关键词——激励,指出不同的激励方式会影响人们的行为,进而产生不同的行为绩效。他通过举例阐述了机会成本的概念,认为从“边际”视角进行思考对抉择十分重要,人们通过比较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来调整自己的行为,以达到最优抉择。随后,他讲述了经济学思维在思考社会问题的一些主要运用,一是自愿发生的贸易能够改善个体状况和国家整体利益;在市场机制能够通过价格机制发挥正常功能的时候,政府管制可能会使结果适得其反;二是市场有时会失灵,此时政府介入可以提高效率,政府可以通过价格管制解决垄断带来的高价格、低产等问题;三是制度会影响个人行为,好的制度应该使个人与社会的利益趋于一致,促进经济增长。
报告的后半部分主要讲述了经济学者是如何思考和分析宏观整体经济运行的。王弟海教授借助各种图表、公式形象生动地解释了财富的生产和GDP、经济增长的原因和机制、通货膨胀,以及其他等诸多宏观经济现象和问题。王弟海教授指出,长期持续的通货膨胀是由国家超发货币所导致的,央行应避免超发货币所带来的恶性通货膨胀,同时要积极运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经济波动加以调节。报告最后,王弟海教授与参会人员就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本次讲座结合生活实例,生动地阐述了经济学者如何思考和分析一些重要的经济现象,提出了一些经济学中的基本原理,有助于同学们更加全面地了解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加深了对经济学的理解和运用。
王弟海,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导,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系主任,《世界经济文汇》副主编。出版专著有《中国二元经济发展中的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宏观经济学数理模型基础》等6部,在《经济研究》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60多篇,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项目等多项省部级和国家级纵向课题研究,曾获得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优秀著作二等奖和三等奖、上海市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本科教育)特等奖等奖项。主要研究领域为宏观经济学、收入分配不平等、健康经济学、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
文图|王怡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