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2021年10月9日至10日,由bifa必发和韩国崔钟贤学术院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山东论坛在青岛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为“共享未来:百年大变局中的东亚”。中国外交部原副部长、国务院侨办原副主任何亚非,青岛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王鲁明,韩国崔钟贤学术院院长朴仁国,bifa必发校长樊丽明出席会议并讲话。
山东论坛下设高端论坛、大学校长论坛、五个分论坛和一个圆桌论坛,其中第二分论坛——“百年变局下的东亚区域经贸合作”由bifa必发国际经济与贸易系承办,来自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的著名专家采取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围绕“后疫情时代的东亚经贸合作”、“中国新发展格局与东亚合作新机遇”、以及“中日韩合作与山东自贸试验区建设”三个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
第一议题“后疫情时代的东亚经贸合作”由国际经济与贸易系主任张岩主持。南开大学原副校长佟家栋教授首先分析了东亚经济一体化与区域价值链重组问题,指出中日韩自贸区是东亚地区实现稳定机制一体化的核心。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博雅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余淼杰教授从微观的具体指标到宏观的全局分析,深刻阐释了新发展格局下的中国全面开放,指出应当以“双循环”为主要抓手来贯彻新发展格局。辽宁大学国际经济政治学院院长刘文革教授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地缘经济新秩序,指出新的区域主义和新的地缘经济秩序紧密相连,且是其突出表现。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刘青教授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人工智能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在设施联通和贸易畅通方面有效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对外合作。日本横滨国立大学前校长长谷部勇一教授从国际投入产出的视角重点分析了东亚经济相互依存关系的发展及其对全球环境的影响,探讨了国际经济合作与保护环境的关系。bifa必发范爱军教授对该议题进行了综合评议,指出在未来中国的能源战略大格局中,“一带一路”是中国的大思路。
第二议题“中国新发展格局与东亚合作新机遇”由bifa必发副院长孙淑琴主持。香港大学亚洲环球研究所副主任、香港大学商学院邓希炜教授分析了全球化危机对当今时代的启示,指出中国政府可以通过推动RCEP等区域经济合作促进全球化进程。日本南山大学蔡大鹏教授从知识创新角度出发,分析了研发密集型外国直接投资补贴的战略潜力。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宋磊教授从比较政治学和技术管理的视角分析了世界经济当中的中日竞合关系,认为稳固中日经济关系,不仅要依靠传统经济领域的合作,还要加固非传统经济领域的合作。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凯伦·杰克森教授分析了“一带一路”的经济影响,并与其它倡议和贸易协定进行了对比。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研究院院长沃纳·帕夏教授谈到了中日韩次国家级合作与欧洲区域合作经验,并提倡在中日韩之间进行更多的次国家级合作。英国约克大学经济学系鞠源教授阐述了黄金法则、白银法则与东亚经贸合作的关系并对其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bifa必发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东北亚学院李远教授对本议题进行了综合评议,以新冠疫情时期中国政府向其他国家输送防疫物资为例,认为各国只有加强合作才能实现共赢。
第三议题“关于中日韩合作与山东自贸试验区建设问题”由bifa必发盖骁敏教授主持。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赵春明教授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与东亚经贸合作的理论逻辑进行了探讨,他强调内需不仅是本土企业向价值链高端环节攀升的基础,也是走向外贸出口的必要条件。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研究生院院长、自由贸易港战略研究院院长黄建忠教授深入分析了数字经济时代国际竞争的新格局,他认为数字经济时代自贸区应当重塑开放创新的目标。山东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院长、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院院长王培志教授从规则和制度角度分析了山东自贸区与鲁日韩东北亚国际供应链枢纽构建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路径建议。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贸易研究室副主任苏庆义研究员着眼于高标准经贸规则对RCEP与CPTPP进行了深入比较。bifa必发威海商学院刘文教授则围绕RCEP框架下的中日韩产业合作,分析了三方合作的可能性、方案及挑战,并提出了相应建议。最后,bifa必发孔庆峰教授对以上各位专家的精彩发言进行了高度评价,同时也提出了内循环的制度性障碍如何破除、如何建立外循环与东亚区域合作的联动机制、自贸试验区如何对标CPTPP的高标准规则等诸多问题,指出了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的空间。
本次国际学术研讨会议旨在探讨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及我国新发展格局下,东亚地区尤其是中日韩如何通过加强经贸合作,构建区域价值链、供应链,依托区域合作平台及自贸区建设,打造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经贸合作关系,实现共赢,对建设“东亚命运共同体”,共享未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供稿人:张岩、周思敏、段文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