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中心 - 经院新闻 - 正文

11月9日,“新中国70年收入分配与财税政策研讨会”在bifa必发中心校区举行。校长樊丽明出席会议并致辞。

樊丽明表示,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深入研究探讨“收入分配与财税政策”问题,总结新中国70年收入分配与财税政策的经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她建议,下一步通过开设财税史、财政思想史等基础理论课程,完善财税课程和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聚焦中国问题,从中国国情和中国实际出发,做好新时代财政学教学研究工作。

 

bifa必发院长曹廷求介绍了经济学院财政学专业和学科的发展历程、建设成果,希望参会专家学者深入交流探讨,为经济学院一流学科建设建言献策、贡献力量。经济学院副院长石绍宾主持开幕式。

会议分上午、下午两个环节进行,下午环节分设两个平行论坛同时进行。上午环节第一阶段由《财政研究》编辑部主任邢丽主持。亚洲开发银行学院研究部前主任、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万广华教授作了题为“贫困、不均等与城镇化”的报告,指出不均等的本质是城乡差距,而城市化是不均等的解决出路。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中国人民大学贾俊雪教授作了题为“马尔萨斯陷阱还是人口红利?人口管控政策经济影响的理论分析”的报告,通过构建具有内生性生育决策的异质性主体的代际交叠模型,发现代际传导性越强,最大生育数量呈现出越明显的“U”型特征。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中国人民大学吕冰洋教授作了题为“国家能力与中国特色转移支付”的报告,对比了以人为本和以财为本两种转移支付方式,发现两者均能平衡两地经济发展差距,但在平衡差距的同时前者会增加总产出,后者则会给总经济带来损失。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上海财经大学范子英教授作了题为“增值税减税、财政压力与企业实际税负”的报告。报告发现,对增值税的减税会导致企业综合税负上呈现流转税下降、所得税上升的后果,且对小微企业影响更大。

 

 

 

第二阶段由《财政研究》编辑部张德勇主持。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王艺明教授作了题为“建立促进共享共富和人的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财政体系”的报告。报告基于主流经济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构建了一般化生产函数条件下的劳动价值论,发现市场无法实现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财政税务系副主任刘穷志教授作了题为“收入再分配:制度设计困境与财政研究方法思考”的报告,分享了财政再分配研究的三种突破路径:理论研究、数据搜集、方法。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院长白彦锋教授作了题为“实质性减税降费与高质量发展”的报告,介绍了我国宏观当局对“减税降费”的认识转变过程,并从现代货币理论视角分析了货币政策对财政政策的质疑。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浙江大学公共经济与财政研究所所长方红生教授作了题为“分税制后中国中央公共财政收入集中度演变的倒U型规律”的报告。报告使用名义集中度指标进行研究,发现中央公共财政收入名义集中度或真实集中度的变动趋势,其背后都隐含着一个倒U型的变动规律

下午环节平行论坛一第一阶段会议由《税务研究》编辑部陈双专主持。华中科技大学刘华教授作了题为“房地产税改革对居民迁移意愿的影响:基于情景模拟的实证研究”的主题报告。报告认为,在控制其他因素的情况下,房地产税改革对居民的迁移行为具有显著的影响,房地产税对不同职业群体居民迁移行为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李明教授作了题为“就业吸纳能力的税收敏感性分析:兼论中国的就业乘数”的报告,指出据实扣除是就业导向的减税,收益大的企业雇佣规模显著增强,此外相比国际经验,中国就业成本尚可,乘数较大。厦门大学谢贞发教授以“境外所得税减免对中国跨国公司投资及股利分配的影响——基于2008年企业所得税改革的实证检验”为主题进行报告。报告发现,境外所得税减免显著促进了中国跨国公司在低税率地区的投资,但没有对跨国公司的股利分配产生显著影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詹新宇教授作了题为“经济增长目标与企业实际税负:基于锦标赛模型的扩展与实证”的报告,以Tullock锦标赛模型为基础,实证研究发现地方政府经济增长目标对其辖区企业实际税率存在着显著的负向影响,自中国进入“经济新常态”以来,地级市政府在实现既定经济增长目标下的边际税收激励有所下降。

平行分论坛一第二阶段会议由《财贸研究》编辑部刘志炜主持。中山大学聂海峰副教授作了题为“Shapley值和个人所得税地区汇算清缴”的报告,基于个体所得和个体收入地区来源构成,从合作博弈论的角度,建立了基于个体收入的税收地区间汇算清缴模型。北京大学刘冲助理教授作了题为“所得税优惠政策促进小型微利企业创新了吗?”的报告,指出所得税优惠对小型微利企业创新活动有激励作用,但是税收优惠并未有效提高企业创新的质量。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田彬彬副教授以“合并、信息与征管效率:来自所得税征管范围调整的证据”为主题进行报告,指出所得税征管的合并通过信息的渠道显著提升了营业税的征管效率,且效应主要集中在征管空间较大的私营企业和小企业,此外相比于核定征收,当合并所得税的征管方式为查账征收时,效应更为明显。上海财经大学郭长林副教授作了题为“重新评估总需求:宽松货币政策一定会推升杠杆率吗?”的报告,用混合叙事的VAR模型识别中国货币政策冲击,宽松货币政策降低宏观杠杆率,对产出的刺激效应大于对实际债务的推升效应。中央财经大学孙鲲鹏讲师以“高管贫困经历如何影响企业税收遵从:基于风险态度和利他动机的分析”为主题进行报告。报告发现,早年经历过贫困的高管所控制的企业,表现出明显更好的税收遵从。

平行分论坛二第一段会议由《上海财经大学学报》编辑部王西民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审计研究室主任汪德华研究员作了题为“市场经济的冲击与财政制度力量:新中国70年县级财政不均等量化历史研究”的报告。报告采用人均财力基尼系数等指标,描绘了新中国70年来县级财力均等状况演变的典型事实,结合制度背景,初步分析了70年来县级财力不均等演变的推动力量。东北财经大学谷成教授带来了题为“转移支付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吗?——基于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结构的考察”的报告,深入分析了转移支付及其结构影响财政支出效率的原因,探索了各类转移支付作用机制的异质性。研究发现,专项转移支付大大降低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建议减少专项转移支付,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和税收返还,加快推进房地产税改革等措施,增加地方政府税收收入,增加地方财政自有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世界银行咨询顾问、中国人民大学马光荣教授作了题为“激励与平衡:中国经济增长的财政动因”的报告,通过研究税收分成、转移支付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发现税收分成存在正向激励效应,转移支付均等化力度存在负向激励效应;贫穷地区获得的转移支付数额增加,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收入效应,但富裕地区则相反。南开大学经济学院财政学系郭玉清教授作了题为“从激励到增效:新时代债务治理的演进逻辑”的报告,分析了传统债务治理的历史背景、传统债务治理的制度特征、激励导向型治理模式的历史成就,并解释了传统治理模式能够避免危机触发的原因和激励导向型治理模式的错配扭曲。

平行分论坛二第二段会议由《当代财经》编辑部周全林主持。上海财经大学吴一平教授带来了题为“电子商务与财政能力:来自中国淘宝村的证据”的报告,以淘宝村在边远乡村的积聚着手,研究淘宝村如何带动当地企业出现、推动服务业发展、促进就业问题。东北财经大学周波教授作了题为“我国自然资源资产收益分配问题”的报告。报告认为,我国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改革收入分配机制不完善,可从政府的双重角色、自然资源不完全的成本、价格管制三个方面考虑,并提出在中央和地方间进行调整、中央政府间横向进行配置、各部门进一步职能整合等政策建议。云南财经大学缪小林教授作了题为“政府支出、市场扭曲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兼论经济高质量发展下的积极财政政策转型”的报告,从宏观层面围绕政府购买性支出研究其对企业TFP影响,并将融资软约束作为政府购买性支出扩张的外省动力源,分析其产生的加速效应。中国人民大学刘勇政副教授作了题为“Fiscal incentives, competition, and Investment in China”的报告。报告利用微观企业数据研究了中国增值税改革通过金融约束途径对于企业绩效的影响。武汉大学龚锋副教授带来题为“高校扩招与社会公平”的报告,从社会公平感的研究背景及研究动态入手,以扩招前后3年的数据作为样本,通过双重差分回归模型实证分析考察高等教育大众化及其扩招政策对提高社会公平感、推动高等教育公平的实际效果。

新中国70年收入分配与财税政策研讨会由bifa必发、bifa必发公共经济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山东省公共经济与公共政策研究基地共同主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bifa必发、中山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东北财经大学、云南财经大学、山东财经大学等高校以及《财政研究》《财贸经济》《税务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学报》《当代财经》期刊编辑部的专家学者及经济学院师生参加会议。


编辑/景轩

上一篇: 经济学院举办第42期青联学术午餐会

下一篇: bifa必发举办第六届泰德全国大学生商业案例分析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