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8月26日下午,经济学院第320期高级经济学讲座于中心校区逸夫信息楼B609举行,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潘亚峰作了题为“教育情境中的群脑协同机制及其功能含义”的报告。讲座由经济学院李建标教授主持,部分师生参会。
报告介绍了教育情境中的群脑协同机制及其功能含义。报告人首先回顾了群脑协同这一前沿技术的发展历程,接下来以其发表于国际高水平期刊的多项研究为例从群脑协同的内在机理、计算建模和调控应用三个方面对其在该领域进行的大量研究工作进行了具体介绍。报告人首先进行了人类社会互动及其群脑协同的研究揭示了群脑协同的内在机理,其次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群脑协同的多人计算建模提炼了群脑协同的计算模型,最后进行了非侵入性群脑协同训练方案实现了群脑协同的调控应用。
在报告过程中,潘亚峰与参会师生就群脑协同的神经机理、非侵入性群脑协同的技术难点、群脑协同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前景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潘亚峰,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情绪实验室附属研究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习科学研究分会副秘书长, 中国认知科学学会社会认知科学分会理事。主要从事教育神经科学、社会学习、社会互动等方面的研究,致力于探究面向教育和健康转化应用的人际神经科学(Interpersonal Neuroscience),使用行为 (问卷调查、视频编码、动作能量分析)、生理 (心电、肌电、皮肤电、眼动追踪)、脑成像 (脑电、脑磁、近红外) 及脑调控 (经颅电刺激) 技术,来研究人类社会行为及其障碍的认知与神经过程。在Advanced Science、Lancet Psychiatry、Perspectives on Psychological Science、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等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多篇论文。
图文|陈培坤、王玮、刘增慧、臧儒倩、张亚男、周晓博、董秋雅